6月15日,由河北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智能传播时代播音主持专业产教融合创新论坛”在兴安校区隆重召开。本次论坛以“领航·破界·聚力”为核心主题,深刻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传播领域的全面重塑与强大赋能作用。其宗旨在于精心搭建一个跨界交流的广阔平台,推动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的同频共振,共同探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面临的人才培养模式革新、学科内涵升级、实践教学体系重构等重要课题。
河北传媒学院常务副校长王锡朝、副校长王彰平、副校长杜会强、科研处处长董孟怀、产教中心主任杨子文、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金桐、副院长穆洁等学校领导出席了本次论坛。此外,来自河北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山西传媒学院、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天津传媒学院、武汉传媒学院等近十所全国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亦应邀齐聚,共襄盛举。论坛由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主持基础教研室主任赵睿芳主持。杜会强副校长在开幕致辞中对各位来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杜校长明确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主动拥抱智能时代的浪潮。传媒教育应当牢牢立足“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AI+新闻传播”通过精心的学科布局、丰富的实践教学等途径,深度融合到复合型传媒人才的培养体系之中。
在主题演讲环节,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播音系主任李亚虹教授以《智媒时代综合性大学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转向思考》为题,深入探讨了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战略转型与创新发展路径。
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口语传播实务教研室主任赵歆喆老师,则以《浙传播音学院口语传播与智媒实践的探索(2021~2025)》为题,详细介绍了浙传播音学院在新媒体人才培养方面所采取的先锋做法和取得的显著成果,为在场嘉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河北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产教融合领导小组副组长王虹凯老师,以《跨界·共生·赋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产教融合创新路径》为题,全面介绍了河北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在产教融合基地建设方面的具体情况和先进理念。并从项目制、舞台论、竞赛场三个独特视角,深入阐述了目前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和丰硕成果,展现了学院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卓越成就。
山西传媒学院播音主持学院播音教研室主任彭晓燕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口语传播人才培养与课程改革研究》为题,深入解析了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口语传播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新挑战和课程改革的新方向,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播音主持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亮老师,以《智媒时代播音主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为题,深入探讨了在智能媒体时代如何培养具有拔尖创新能力的播音主持人才,为行业输送更多精英力量。
天津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播音系主任宋晏欣副教授,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探索》为题,深入探讨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和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武汉传媒学院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教研室主任胡桐老师,以《AIGC背景下舞台有声语言艺术的探索与实践》为题,深入探讨了在AIGC背景下舞台有声语言艺术的发展新趋势和实践新路径,为有声语言艺术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
最后,河北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播音实训教研室副主任张苗苗副教授,以《以产教融合为引擎,驱动口语传播实务课程高质量发展——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为题,深入探讨了如何以产教融合为强大引擎,推动口语传播实务课程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并分享了省级一流课程建设的宝贵实践经验和深入思考,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论坛圆满落幕。与会专家学者们的精彩发言与深度交流,为播音主持专业在智能传播时代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方向。新闻传播学院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适应智能传播时代需求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贡献力量。